浙产抗疫题材纪录电影《武汉日夜》1月22日全国上映,致敬凡人的英雄赞歌
隔窗相望的亲人眼角带泪,手机屏上31条未读的短信,打着吊针的沧桑大手用力掰开新鲜的柚子……这是纪录电影《武汉日夜》预告片中的一组群像,也是曾经在武汉那些抗疫日夜里的真实场景。
每一个镜头背后都是一分力量,每一帧画面里都蕴藏大爱。作为国内首部抗疫纪录电影,《武汉日夜》由浙江省电影局指导,央视电影频道出品,湖北广播电视台、浙江横店影业有限公司、杭州一九零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杭州含笑传媒有限公司等联合出品。它以新冠肺炎疫情来袭为背景,以在武汉的患者、医护人员、志愿者等人物的日常生活状态为故事线,记录下了普通人抗击疫情的点滴,展现了全国人民守望相助、团结抗疫的坚韧和勇气,传递了爱和温暖的力量。
1月16日,《武汉日夜》在中国电影博物馆举行首映特别节目,1月22日将正式登陆全国院线。作为致敬平凡人的英雄赞歌,影片中一幅幅动人心弦的画面、一张张平凡却美丽的面容背后,隐藏着怎样动人的故事?新年以来浙产电影迎来大爆发,票房口碑双丰收的奥秘又是什么?近日,记者连线了《武汉日夜》的导演、制片人等创作团队以及相关电影从业者,探寻答案。
因为真实,平凡的力量直抵人心
“《武汉日夜》的力量在于记录,至暗时刻凿出光亮。”
“这是一部打动人心的大银幕作品,它的力量来源于真实。”
“冬日里的《武汉日夜》,真实的记录,胜过最顶级的表演。平凡中见伟大,再克制的表达也足以让人泪目,也让我们拥有继续向阳前行的坚定力量。”
……
不久前,闫少非、饶曙光、周黎明、史航等百位影评人及媒体人在《武汉日夜》首批提前观影中,给出了这样的评价。
真实,是所有人观影后的第一印象,也是《武汉日夜》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因为真实,才让影片带有击中人心的力度。导演曹金玲表示:“我们想用光影真诚记录这段波澜壮阔的抗疫历程,影片中浓缩了紧张的抢救、焦急的等待,也饱含着不舍的告别和充满希望的新生,希望这些真实而生动的细节,能成为影片打开观众心门的钥匙。”
的确,任何一部优秀的电影想要吸引观众,首先要做到引起共情,那么其中的人和事必定是充满感情和烟火气的。《武汉日夜》更加特别,影片呈现的关于抗疫的故事,如同我们每个人共同经历过的2020年的缩影,因此也更能带给观众震撼心灵的感动。
“2020年初开始,我们就做了大量与抗击疫情相关的节目,包括《最美的平凡》《两地书》《战疫故事》《阳台里的武汉》等,在这个过程中,逐步累积了不少视频素材。”《武汉日夜》总制片人李玮告诉记者,在做节目的过程中,他们被医护人员、志愿者、患者及家属等人的故事感动着,于是打算做一部电影,聚焦最可敬、最勇敢的平凡英雄。她说:“总有一些事应该被记住,总有一些人应该被铭记,总有希望鼓励我们认真前行,这是我们做这部影片的初心”。
影片之所以取名为《武汉日夜》也基于同样的初衷。李玮透露,平凡人的一辈子就是由无数个日夜构成的,我们讲述的是2020年发生在武汉那个阶段的一些事,而那段时光也是一个个平凡的日夜,但“日夜虽更迭,却生生不息”。
值得一提的是,《武汉日夜》1000多个小时的视频素材,是由31位战“疫”一线的摄影师共同完成的,他们来自各家媒体,并不是专业的电影摄影师,甚至在影片剪辑完成前,导演和摄影团队还“素未谋面”。“几乎没有一部电影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曹金玲表示,她在这次特殊的合作中感受到了“奇妙的默契”。剪辑时,她会认真思考每个摄影师拍摄时的心情,并努力去感受镜头背后那份人性的关照。
曹金玲记得,一位患者的亲属曾说过,摄影师的镜头让他可以用另一种方式待在妻子身边,将无法与亲人讲的话一一倾诉,这些于逆境中传递的力量,已经远远超出了记录本身,这也是《武汉日夜》有别于其他纪录片的地方,它让亲情与陪伴变得具象,让无助的心坚强温暖。
不过,影片中的镜头虽然充满感性,整体上却保持了克制。这也是曹金玲在剪辑前就为《武汉日夜》定下的基调——客观冷静。在她看来,通常看电影时,观众会随着情节与主人公经历一次旅程,但疫情是所有观众都已经经历过的,那么,当大家再次在电影院里回望那段岁月时,需要一个情感舒放和想象的空间。
编剧史航在观影后也给出了评价:“《武汉日夜》找到了面对疫情题材的正确打开方式,它诚恳、持重、周密、克制,这里的一日长逾百年。”
疫情之下,有人以生命赴使命,有人用挚爱护所爱,正是这些动人的细节构成了电影《武汉日夜》。“影片中有泪水,更有中国式的爱的力量和防护服都挡不住的人性光芒。我们希望当观众跨越不平凡的2020年,走入满怀希冀的2021年,在影院再次回望这些故事时,能更加珍爱自己,更加关心家人,更加慷慨地帮助朋友甚至是陌生人。”李玮感慨道,有爱,我们才能无畏前行,才更要去拥抱热气腾腾的生活和时代,并拥有继续向阳前行的坚定力量。
就像电影预告片结尾稚嫩童声所说:“经过一个漫长的冬天,我们家养的蓝莓树复活了,还长出了新的芽呢。”冬去春来,日升月落,所有的一切终将回归正轨,所有的一切终将归于平淡与幸福。
精心打磨,只为95分钟呈献
作为一部纪录电影,《武汉日夜》虽然没有激动的情绪话语、没有煽情的刻板说教,也没有过分的情感渲染,却也并不是简单的素材堆砌。曹金玲表示,为了完整呈现影像背后的感人故事,幕后团队反复观看、琢磨1000多个小时的素材,并进行了细致挑选和艺术创作。
“接触到这些视频素材后,我们并没有对影片框架做任何预设,而是一起认真观看了素材,每个人都从中挑选出了最触动自己的那一部分,并做成了卡片进行排列组合。”曹金玲回忆,他们最初的思路和出品方一直是一致的,就是立足普通百姓面对疫情的点滴。“在看过素材的基础上,我们决定聚焦抗疫最前沿的阵地,将ICU重症监护室的医患故事作为主线展开,又选择了专门为临产孕妇用车提供志愿帮助的W大武汉孕妇紧急救援队作为副线故事。”
“一个是离死亡最近的重症监护室,一个是代表希望的新生儿摆渡通道,我们希望能让大家更好地去思考、去看待生命问题。影片最终呈现的还是几组普通人的群像故事,以此来致敬平凡英雄。”曹金玲说。
对于幕后团队而言,《武汉日夜》创作中最困难的则是影片声音、镜头、画面颜色等的处理。由于前线摄影师拍摄时的机器不一样,导致视频素材的画面比例、帧幅数等都有所不同。而素材原本是为电视新闻类节目准备的,画面的时长、构图等都与常规意义下的电影画面要求有一定距离,且当时疫情一线的摄影器材都用保鲜膜防护拍摄,摄影机和防护服之间还有摩擦的声音,遮盖了现场的同期声。如何在保持客观真实的基础上,同时满足电影语言的基本要求,并能围绕主线讲述故事,成为幕后团队需要攻克的一大难关。
曹金玲以一对夫妻的故事举例,当时妻子因为确诊而住院,夫妻很长时间没有见面。“按照一般电影叙事的要求,从故事性上来说,画面应该要在丈夫和妻子间来回切换,把两个人的表现都放进去。可因为摄影师是从楼下拍摄在楼上的妻子,镜头中妻子的画面非常小,不利于电影画面的整体呈现。好在摄影师拍下了丈夫所有的表现,于是我们在正片中选择把所有镜头都给了丈夫,妻子的画面则进行了留白。”曹金玲表示,即便如此,还是能带给观众很大的触动。
“从2020年4月底至12月底,我们将素材反复看了许多遍,剪辑了8个大版本和无数个小版本,现在影片中的每一个画面都是完全舍弃不掉的。”不过,曹金玲仍觉得有些遗憾,要将1000多个小时的素材浓缩在95分钟的影片中,很多珍贵且动人的瞬间不得不在剪辑的过程中被舍弃。
影片的声音同样重要。自电影“有声”之日起,不论是现场声,还是后期声,或是强化氛围的背景音乐,对于每一部影片而言,它们都有着“表意”的内涵。《武汉日夜》中的很多声音都由后期配音制作而成。《武汉日夜》的声音指导李丹枫表示,其中最核心的一个点就是“用最大的力气去还原真实的声音”。
曹金玲提及最让她印象深刻的声音处理,是《武汉日夜》中保留了镜头背后摄影师的呼吸声。“一般情况下,如果电影里出现了摄影师的呼吸声是有问题的。但《武汉日夜》的摄影师浓重喘息的声音,恰恰是因为他们当时穿着防护服、戴着口罩进行拍摄,当你听到那些呼吸声,仿佛也能将自己代入当时的情景,去体会他们的感受。”而这份“不专业”,正是最触动曹金玲的地方。
武汉的日夜,是中国人共同的记忆。曹金玲坦言,最朴实的语言往往更让人动容,《武汉日夜》中这些真实的场景,也最打动人心。
厚植沃土,光影魅力“浙”边正好
电影是当今最具传播力、代表性、大众化的文化产业类型。这些年来,浙江省影视业走出了一条具有鲜明特色的发展之路,形成“影”与“视”同强、国有与民营并进的生动局面,一大批贯彻以人民为中心创作导向的浙产优秀影视作品走进观众,并走向世界。
此次《武汉日夜》是由杭州一九零五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在浙江立项申报的。这家属于电影频道体系的全资子公司,目前落地于杭州市上城区,是电影频道杭州基地的主体运营公司。李玮介绍,电影频道杭州基地于2017年11月正式启用,是电影频道顺应电影本土化、精品化、产业化、数字化、市场化、国际化的发展趋势,实现自身转型发展的一个重要战略举措。
“从上世纪90年代末至今,浙江已成为影视生产创作的一片沃土。”李玮提出,当时选择将基地落地杭州,也是基于浙江对影视行业优质的政策扶持和政府服务。
电影频道杭州基地相关负责人说,如今,杭州基地内设置了基地文化展示区、影视项目创作区、文创产品开发区、票务系统演示洽谈区、动画制作区、影视厅等,主要业务涵盖影视项目研发制作、电影新媒体版权发行、IP运营及文创产品开发、影视内容海外发行、动画制作、电影院票务系统、短视频生产制作等等。通过结合杭州的地理、人文、信息、资金和丰富的影视资源,同时发挥电影频道的品牌渠道、人才技术和平台优势,正着力创作出一批真正能指引精神、影响社会、引领时代的文艺精品。
除《武汉日夜》外,杭州基地还正在制作电影《幸福的味道》,这是一部具有独特杭州城市味道的影片,以“楼外楼”为背景,通过“西湖醋鱼”为切入点,讲述5个关于生活的故事,从不同视角体现了杭州“味道”,展现出这座城市的独特治愈性和包容性。
而曹金玲也与浙江缘分颇深。她说:“我以前有不少作品都曾在浙江制作,从创作到立项再到完成的过程中,浙江在政策、服务等方面提供了很大的支持。我常常对身边的人说,以后我可能会把工作室搬到浙江去。”
当前,浙江省通过打好政策、技术、市场、改革组合拳,不断为影视业发展厚植生态土壤,电影产业保持着良好发展势头,取得了叫好又叫座的成绩。2021年开年以来,浙产电影便一路飘红。《送你一朵小红花》讲述了一段发生在两个抗癌家庭间的温情故事,截至目前,累计票房已达11.88亿元,影片讨论热度持续走高,许多知名影评人给予了较高评价;《辑魂》作为2021年贺岁档唯一一部悬疑犯罪科幻类电影,以“人脑复制”技术为背景设定,被多位科幻圈大咖打卡和推荐。此外,电影《侍神令》也将在春节档上映,影片将瑰丽奇异的东方奇幻世界搬上大银幕,已受到许多人的关注和期待。
省委宣传部电影处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我省还将通过建设浙江编剧创作研究中心,实施青年导演培养计划、电影人才‘新光计划’等举措,不断提升浙江电影的原创生产力、硬核竞争力和辐射引导力,力争让更多的影视精品在浙江创造,更多影视企业在浙江成长,更多影视人才在浙江汇聚,更华彩的影视篇章在浙江书写。”
(转载自《浙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