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小青荷”,见证特别的温暖!
10月22日,杭州奥体中心体育场,亚残运会开幕式上,“金桂之花”再次绽放,向每一位运动员传递“逐梦折桂”的美好祝愿。
在体育场中层看台的一处信息亭,璀璨的灯光不时照亮着魏琨的身影。魏琨是一名来自上城区彭埠街道的志愿者,他的目光并未追随那些精彩的场景,而是时刻留意着哪里有人需要帮助。
相比1个月前的杭州亚运会开幕式,魏琨这次的志愿服务岗位更加接近主火炬塔,深感“压力比较大”,但诚挚热情的心一如从前。
“在亚运会开幕式上做志愿者时,看台上一位观众告诉我,他曾在1990年北京亚运会时为大家提供力所能及的无偿帮助。那时,‘志愿者’这三个字还不多见,但为民服务的情怀却一代代传承至今。”魏琨说。
魏琨非常热爱运动,乒乓球是他最为擅长的体育项目。患有肢体(腿部)四级残疾的他,曾在2018年第十届杭州市残疾人运动会上荣获乒乓球团体银牌。
“后来因为身体原因,我从一名运动员成为了志愿者,有机会再次回到自己热爱的赛场上。”魏琨说,他平时只要有时间,就会到社区参与夜间巡查、照顾独居老人等志愿服务。拥有2022年杭州市第十一届残疾人运动会志愿者经验的他,在得知亚残运会志愿者招募的消息后,毫不犹豫地报了名,并最终如愿。
开幕式上,志愿者的工作很琐碎,诸如座椅位置在哪里、卫生间怎么过去、地铁口如何更快到达……这份需要经常和观众耐心交流的工作,魏琨总是面带微笑,乐此不疲,并时刻注意对每一处助残细节的把控。
“做亚残运会志愿者,不仅要以‘平等、参与、共享’的助残原则正确看待残障人士,更要留意细节,比如服务视障者时站在哪一边、轮椅的操作方法与推行技巧,这些不仅是赛前培训的知识,更要在日常服务中内化于心。”魏琨坦言,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都是对志愿者服务工作的检验与考量。
本届亚残运会共有赛会志愿者1.2万名,其中有18名残疾人赛会志愿者。上城区共3名残疾人志愿者参与其中。
42岁的陈磊来自笕桥街道,至今已坚持了16年志愿服务。成功入选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志愿者后,他难掩激动的心情。“这是开在家门口的盛会,能够为杭州举办一个精彩的亚残运会作出贡献,我感到太荣幸了。”
为了成为一名合格的亚残运会志愿者,陈磊学习了赛会志愿服务理念、应急事件处置、助残知识技能等许多内容。他说,“我会将自己在杭州亚残运会志愿者培训学到的知识,带给更多的残疾人小伙伴,也希望有更多的青年加入志愿者行列,尽自己所能温暖他人,回馈社会。”
来自闸弄口街道的刘文秀小时候因小儿麻痹症导致右腿残疾。她还记得9月底的上岗培训,志愿者们一起到大莲花绕着场馆走了好几圈,半天下来就是上万步。平时走两三千步便因为身体不平衡导致左侧髋关节和大腿疼痛不已的她,努力紧跟着队伍,咬咬牙坚持了下来。
志愿者的工作非常繁琐、细小——为观众们提供各种信息咨询,做好失物招领和观众建议投诉处理等等。有时候简单的一句“卫生间在哪里?”他们就要不厌其烦地回答上百次。大家每天都是凌晨5点多就出发,晚上10点多才打卡离场。
刘文秀曾在地铁站遇到一名来参加亚运会的外国小伙子左右徘徊。也许是看到她的小青荷服装,便走上前来咨询。原来,小伙子和同伴走散了。刘文秀马上翻译给地铁的工作人员,帮助他与同伴顺利会合。其他的乘客一看,马上围上来点赞:“你的英语真好!”刘文秀心里颇有些开心。
在亚残运会开幕式中,作为网格员小组长,刘文秀提前在群里把安排和路线用图文做好详细说明,并标注无障碍通道、无障碍卫生间等设置,确保提前到的观众能心里踏实。
从精彩赛场到美丽城市,处处都有志愿者忙碌的身影。从亚运会到亚残运会,“小青荷”们见证了残疾人事业的蓬勃壮大,也看到了杭州整个社会对残疾人无微不至的人性化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