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开门营业!西湖边又排上了!老杭州的青春回来了!
这几天,西湖边学士路上有一家“网红店”人气相当旺。尽管还没正式对外营业,很多岁数五十往上的老杭州早已按捺不住,推门就往里走,拦都拦不住!这家网红店,就是阔别杭州二十多年的海丰西餐社。据最新消息,海丰西餐社于12月30日对外试运营。虽是中年身,仍有少年心。杭州大伯大妈们的青春,回来了!
淇淋果露、司考、哈斗回归
还没开业,老杭州就冲进门要买
海丰西餐社回归的消息,其实已经传了好一段时间。从门店放上装修围挡开始,这里就已经被老杭州“盯”上了。五零后李大伯这段时间路过学士路,都会忍不住走过去问一声:“有没有确定啥时候开?”
说起来很有意思,五十岁往上的杭州人讲起这个,语气中都带点兴奋;五十岁往下的杭州人多数茫然,甚至还会问一句:“这是撒西?”
前几天,海丰西餐社围挡撤离,新面貌正式对外公开。灯光亮起,也点燃了老杭州的激动心情。即便没有正式营业,也难挡老杭州径直推门而入,直冲柜台要求打包点心带走。
现场,两位阿姨对营业员说:“不用打包,直接递给我就行。”这对老闺蜜接过司康,直接在柜台前品尝了起来。
店员说,内部试营业这几天,这样的情况是常态。“杭州的叔叔阿姨们太热情了!”
新店面很好找,就在学士路靠近延安路口,老底子红泥砂锅那栋楼。门面以及招牌根据资料照片做了尽可能的还原,包括标志性的“海丰红”雨棚以及方块造型的玻璃窗。新店只有一层,店外多了一片外摆区,这类设计也是与时俱进。
↑老店门面照片
有两点必须要说一说。海丰曾经的拳头产品悉数回归,比如淇淋果露、赤豆汤冰淇淋、鲜奶哈斗以及司考等。价格虽不能和过去比,也算平价,司康五元一个,赤豆汤冰激凌15元一份,最贵的香蕉船也就22元。
此外,新开的海丰西餐社不提供牛排、罗宋汤等菜式,多了咖啡以及时下流行的碱水面包等,更像一家烘焙店。
当然,老海丰最后营业那几年,基本也以销售面包为主。
究竟是不是当年的味道?
西餐社负责人有句话要讲
老字号新开张,最紧张的人其实是新海丰西餐社的运营团队。
看着几位老杭州品尝着海丰经典产品,店员们像极了等待考官现场阅卷的学生,有点紧张,有点局促。
目前,老杭州品尝完后的评价,并没有一边倒,而是众说纷纭。一些阿姨认为“味道还原了八成”,也有人觉得“味道不是原来的味道了”。就拿淇淋果露来说,有位大伯思考再三后表示:“我印象中的淇淋果露,要比现在的甜,现在的好像加了柠檬,有点酸。”
海丰西餐社的运营团队负责人介绍,目前西餐社的主厨是一位00后小伙,在创新的基础上,团队特意请来曾经海丰西餐社的西点师傅周文龙,以及当年餐厅的餐饮部主任任宏英来打磨把关。
海丰的经典产品在还原过去用料和做法的基础上,对食材和口感进行改良升级。“很多食材和过去都有所不同,新的产品用料更讲究,更精致,更符合现在人的口味。希望大家在找回经典记忆的同时,吃得更健康。”
负责人说:“想诚恳地和每一位老杭州和新杭州人讲,记忆里的味道,是最难复刻的。我们不断打磨和复刻,就是希望把曾经的海丰重新带回大家面前。如果并没有达到预期,也请大家多多包涵。”
内部测试的这几天,陆陆续续有叔叔阿姨走进店里,点一杯淇淋果露,从定价开始,聊青春,聊生活,聊曾经。透过方格落地窗看向外头,时间又仿佛回到了三四十年前。
↑很多杭州夫妻前来打卡
可以预见,新开张的海丰西餐社肯定是湖滨商圈中,消费群体平均年龄最高的“网红店”之一。有一位老杭州讲得很中肯:“海丰重开,人气肯定旺的。但它一定要好好做,不要等这阵杭儿风吹过就没了热度,很多杭州人会伤心的。”
海丰的故事也是几代人的回忆
海丰西餐社对于老杭州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上世纪四五十年代到八九十年代,海丰西餐社是杭州城几乎唯一的一家正宗西餐厅,留下了几代人的回忆。
海丰的故事说不尽道不完,可关于海丰的故事,大多只留在老杭州的记忆里。
为了让年轻朋友了解曾经的海丰西餐社,杭州日报资深美术编辑焦俊老师绘制了三幅记忆中的海丰画面。
1973年:从取货窗一路小心翼翼地把冰凉的赤豆汤端到桌子上,生怕它晃出来。夏天来店里吃一碗真惬意。
1983年:冰镇白木耳放在店门口的桌子上,吸引行人驻足。只见碗中的白木耳个头较大,尝一口,汤也醇的。
1993年:直奔二楼,对罗松汤印象很深,其他还有黑椒牛排等。刀和叉怎么用弄不清楚,不过这也不重要。
在杭州日报上
也能找到很多海丰的过往
↓↓
1957年3月,杭州日报在版面上刊登了一则“豆腐块”的广告,历史资料显示,海丰西餐社原为海丰茶楼,后增设西餐,成为杭州唯一的西餐社。
1985年,杭报上刊登了重新改造升级后的海丰西餐社,并派人前往上海、天津等地学习西餐,供应正宗法式西菜90种左右,突出了餐厅供应正宗西餐的特色。
1988年,杭报报道了迎来发展巅峰状态的海丰西餐社,在12月底,店内每天生产价值近万元的手工点心,杭州人但凡提到西点就会想到“海丰”。
1993年-1996年,傲立在杭州数十个年头的海丰西餐社迎来发展危机,转型之问再次摆在眼前;2002年,随着西饼屋市场蓬勃发展,海丰也将一楼全部用以经营西饼屋,同时开出3家连锁店,但两年后,因市场消费衰减,餐厅的经营也逐渐走向没落,令很多杭州人唏嘘不已。
城市日新月异
每天都在变化
很多“杭州第一家”已经退出我们的视线
深藏在记忆深处了
但有的,则像海丰西餐社
兜兜转转
又重新回到了我们身边
世事变迁,回忆永恒
你对海丰有记忆吗?
明天你会去打卡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