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hzsc.com.cn

浙新办[2006]23号

改个裤脚只收8块钱!小小裁缝铺在社区扎根30多年

2024-05-01 17:00:00来源:凯旋街道 都市快报

有这么一群店铺,或温暖、或怀旧、或美味,散发着浓浓烟火气;有这么一群人,他们身上是每个普通人努力的样子,闪烁着熠熠光彩……“上城发布特别推出「城里的“小”店」专栏,和大家共同走进一份份坚守、期待,定格那些满怀情怀、奋力打拼的瞬间。

本期小尚带你走进这家“小”店↓↓

最近,有网友在社交平台发帖称:我家附近有家缝纫修拉链修理店,可以缝补修改衣服,已开了三十多年了,能及时解决周边居民的生活所需。今天我一风衣的拉链卡住不能穿了,她1分钟解决问题没有收钱。

发帖的网友姓伏,就住在双菱路一带。伏阿姨是老居民,住在双菱路附近已有三十多年的时间,“我们衣服有什么小修小补,就会去找这家裁缝铺子,门面不大的,但真的给我们解决了不少问题!”

这家裁缝铺位于凯旋街道金兰池社区,具体位置在双菱路145号金兰池社区保安亭后面。

缝过三万多的羊毛衫

改个裤脚只收8块钱

伏阿姨所说的裁缝铺,名叫“小玲裁缝铺”,也是金兰池社区的便民服务点,裁缝铺里的师傅名叫刘海玲,来自江西鄱阳。

店里生意不错,刘海玲显得有些忙,前脚一位女士刚走,又来了一位大伯要改西装,打算请刘海玲帮忙把两肩改得短一点。

“把这肩膀改到这个位置,你看看合不合适?”刘海玲站起身来,拿着尺子在大伯的身上比划着,大伯笑着说,“好的好的,你看着改。”

刘海玲坐下来,开始一步步改衣服。改到一半,又来了一对年轻的小夫妻,丈夫是陪着妻子来的,妻子告诉记者,这家裁缝铺是家里介绍的,第一次来。

“姐,我这个衣服不急的,先放你这吧。”

“好的好的,没问题的,你加我个微信,我弄好了和你说。”

刘海玲的裁缝铺,收费都比市面上要便宜。“比如我们这里改个裤脚,我基本就收个8块钱;像伏阿姨那个拉链,我能弄就弄了,也就不收钱了。”

差不多改了20多分钟,大伯回来拿衣服了。面对着镜子影了影,西装板正。“挺好的,多少钱?”“12块。”

来光顾的客人似乎对这个价格都不太惊讶。刘海玲笑着说,自己和母亲在这里开几十年裁缝铺,一方面是价格实惠,另一方面也是靠大家的认可。

“你看这些小姑娘这么年轻,其实都是一些长辈推荐过来的,我们都是老带新多一点。”刘海玲说,以前还有个客人,让她帮忙做一件羊毛衫的暗扣。做完以后,这位客人很满意,付了不少钱,“当时我很惊讶,因为我们收费都比较低,结果他告诉我,这条羊毛衫三万多块一件。”

从一台缝纫机起步

这个裁缝铺在杭州开了30多年 

刘海玲现在这个铺子,最早是她母亲先开起来的,这个“早”要早到什么时候,刘海玲已经记不清了,她只记得,自己和母亲在裁缝铺的时光,前前后后加起来,最少也有35年。

“当时日子苦,钱也难赚,我们都希望能够出去赚钱,多赚钱好过日子。”刘海玲说,裁缝是自己全家都会的手艺活,母亲在老家跟着一位阿姨学会了做裁缝,就来杭州打工,在工厂上班了一段时间后,在双菱路上开了一个裁缝铺,说是裁缝铺,实际上只有一台缝纫机,搭个棚子露天做生意。

那一年,刘海玲的母亲33岁,刘海玲刚刚上小学。

“我母亲告诉我,她最早在这里做裁缝的时候,周边还是池塘和菜园,房子都还没有建起来,那个时候我们缝纫机没地方放,就在附近有个车库里面放着,每天出摊的时候拖出来。”

虽然是个80后,刘海玲和缝纫机打交道已经有20多年了,在金兰池社区做裁缝,也有17年的时间。

“有一阵子,我嫂子生了二胎,我妈妈就想着回去帮忙。”刘海玲有一个哥哥和一个妹妹,哥哥和嫂子都在老家,孩子出生时,母亲要回去帮忙带孩子。

“让我妈放下这个裁缝铺,她不肯的。”刘海玲说,母亲年纪也比较大了,于是自己就接手了母亲一针一眼做起来的裁缝铺,“我做她也放心。”

接手裁缝铺不久后,刘海玲的儿子出生了,等到儿子上小学的年纪,她把儿子接到了杭州读书,今年6月份,儿子就要中考了。

裁缝手艺是家传的

一门手艺养活全家人

“我们老家最早有个亲戚出来,专门做裁缝,我们亲戚几个里面也就都跟着她学,学会了就出去打工,我也是书读得差不多,就学手艺跟着我妈出来打工了。”刘海玲说,当年鄱阳老家不少亲戚,学会了裁缝手艺,就奔着江浙沪地区来了,家里有位阿姨,以前在上海打工;自己的一位阿姨,现在在小营街道大学路社区的便民服务点做裁缝;还有一位姐姐,在闸弄口街道的便民服务点。

“其实真的要感谢政府,感谢社区。”刘海玲笑着说,随着时代变化,自家的裁缝铺子,也从露天的摊位搬进了社区提供的小房间里,虽然面积只有5平米,但也能避免风吹日晒。

“我阿姨那边也不错,大学路社区最近在改造,原来他们就是在路边搭的遮阳伞,后面改成了雨棚,现在好像在做新的雨棚了。”刘海玲去过阿姨所在的社区便民点,“那边不仅仅有裁缝,还有锁匠、鞋匠、修表匠,还有修伞的师傅,全部都集中在一起。”

裁缝铺每个月收入不太稳定,平均下来在3000元左右。虽然工厂的工资可能会高一些,但流水线上动不动12小时的工作,让她也有点吃不消。“一个是服装厂工作模式和我现在不一样,不适应了;另外一个我也不想离我儿子太远,现在这份工作,我每天还能给他做做饭,管管学习。”

为了能让家里负担更轻一点,刘海玲还找了一份送报纸的工作,每天早晨4点多,就要起床出门送报纸,送完到8点多,再回到裁缝铺开门营业。

刘海玲希望儿子能够好好读书,踏踏实实地学门技术,以后脚踏实地走进社会工作。“现在的日子虽然辛苦,但等到孩子工作了,我就能轻松点了。”

而刘海玲的母亲已经不再做裁缝了,但在鄱阳老家依然闲不下来。刘海玲说,母亲在老家弄了块地,每天种种菜,日子过得也很忙碌充实,也不错。

作者: 编辑:李佳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