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hzsc.com.cn

浙新办[2006]23号

唱好杭甬“双城记”丨数字技术和制造业碰出火花 “点旺”现代化产业体系

2024-05-21 09:11:47来源:中国蓝新闻

今年一季度,杭州、宁波两市GDP合计占全省比重接近45%。致力打造数字经济第一城的杭州,和拥有厚实制造业“底盘”的单项冠军之城宁波,软实力和硬制造碰撞出了怎样的火花?

今天的《唱好杭甬“双城记”》专栏,来看两座“第一城”之间如何通过创新联动和产业协同,培育新质生产力。

这里是宁波永新光学的生产车间,工作人员正在调试最新款的共聚焦显微镜,这款产品能够动态跟踪活细胞的变化并实时成像,零部件的国产化率超过90%,打破了国外技术在该领域的长期垄断。

宁波永新光学股份有限公司研发管理部经理 邱元芳:高端科研用的这样的一个成像模块,(分辨率)能达到180纳米。

成立于1997年的永新一直从事光学显微镜的研发生产,10年前,当中低端市场的利润越来越薄时,企业瞄准了当时业内领先的共聚焦显微镜。

这个方正的小盒子是共聚焦成像的重要模块,可那时,企业连盒子里装着什么都知之甚少。

宁波永新光学股份有限公司研发管理部经理 邱元芳:我们那时候做的都是中低端的教育级的那种显微镜,光学的人员有,机械的人员有,但是我们电子的、软件的这种人才,我们也是没有的。

就在邱元芳犯难的时候,浙大光电专业的副教授陈彪也很焦虑。项目团队在实验室里苦熬3年研发的技术一直找不到合适的产线落地。

转机出现在2018年,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推进“杭州宁波一体化发展”,包括永新在内的宁波一大批企业,开始与浙大深度开展合作。

浙江大学宁波研究院光电分院常务副院长 陈 彪:企业急缺的图像处理和编程技术,需要我们的科研成果去填补,我们也需要宁波硬核的制造能力对我们技术进行落地。

一拍即合后,双方立即在永新的生产车间旁,成立了浙大宁波研究院光电分院。陈友华等一批科研骨干带着项目,到企业里扎下了根。

浙江大学宁波研究院光电分院教授 陈友华:能够第一时间知道企业的一些需求,考虑一些成本和可靠性的一些问题,更接地气一些,实实在在做出一些产品来。

不到三年,企业就生产出国内首批高端光学显微镜,研制出的国内首台太空显微实验仪,还送上了中国空间站。

杭州的数字经济和宁波的高端制造,这样的结合并不是个例,近年来,两地加快创新载体协同布局,合作承担82项省级研发攻关项目。

宁波市科技局创新平台与合作处处长 张晓伟:通过技术、人才、数据等资源要素的流动,来加速产业链的升级和共建,让杭甬的协作从点对点,延伸到链条上的互补联动。

从点对点,到链接链。“十四五”时期,我省提出建设全球先进制造业基地,杭甬将共同实施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五大标志性产业链共建行动。今年,省半导体协会组建了一个新部门——产业协同中心,为集成电路产业链补短搭建平台。

浙江省半导体行业协会产业协同中心主任 陈丽霞:基本上全省百分之六七十以上的(集成电路)设计企业在我们杭州,宁波整机的企业会比较多,可以形成非常好的合作和互补的一个关系。

在陈丽霞看来,同在一条集成电路产业链上,杭甬两地各有优势。如何取得最大公约数?她最近正忙着筹备杭甬“芯机联动”对接会,除了解两地相关企业的产品结构、业务板块和合作需求,还整合全省智能网联汽车、电子设计自动化软件、存储等领域的资源,为两地集成电路企业提供技术研发、中试孵化等公共服务。

浙江省半导体行业协会产业协同中心主任 陈丽霞:我们现在在做的,就是把两边的点给它连成一条线的一个工作。

在这条贯穿杭甬的“环杭州湾集成电路产业带”上,作为“金扁担”的绍兴,近日也刚落地50亿集成电路产业基金,省级制造业重大项目中日韩半导体产业园也加紧建设中。杭州设计、绍兴制造封测、宁波存储应用的全链路产业布局正逐渐成型。眼下,杭绍甬集成电路产值已占到全省70%。

绍兴文理学院商学院教授 李生校:如果单打独斗的话就会影响经济的发展,在数字化时代发挥溢出效应,它能够促进我们城市提升新质生产力。

以打造高能级产业集群为着力点,眼下杭甬两地正共同布局未来产业赛道,刚刚问世的极氪新车型由宁波制造,而产线上不少零部件来自杭州企业;

这款在宁波首发的人形机器人,集成了杭甬两地的大模型技术和精密制造能力;杭州企业开发的人工智能模型已为数百家宁波、绍兴纺织服装企业提供3D建模和AI设计服务。目前,杭甬已累计组建141个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共同体,实施183个产业链协同创新项目。

省发展规划研究院区域发展研究所所长 沈 锋:下一步需要从省级层面,顶层设计层面来谋划两地之间的产业协同互动,探索跨区域合作机制,特别是在培育脑机接口、人形机器人、前沿新材料、航空航天等这些领域,因地制宜地发展新质生产力。

作者:记者 屈霞 许勤 宁波台 绍兴台 编辑:吴阳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