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hzsc.com.cn

浙新办[2006]23号

半年经济观察丨乡村美起来,腰包鼓起来

2024-07-26 15:47:10来源:新蓝网

浙江半年经济“成绩单”出炉,上半年,全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982元,同比实际增长4.7%。其中,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589元,实际增长6.2%,增速快于城镇居民2.3个百分点;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值1.68,比上年同期缩小0.04。通过系统构建促进农民持续增收长效机制,浙江不断推动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有机融合。

在龙泉市上垟镇泗源村占地3000多平米的竹木小微园内,前来贩卖毛竹的村民络绎不绝。村民叶晋友将一车毛竹卸下,粗加工后,这批毛竹将运往龙泉市区的竹木企业,做成家具销往各地。“原先我们到处拉去卖,现在小微园建起来,村里拉毛竹方便,运费省了,我砍了六车毛竹,就多赚了六七千块钱。”

泗源村距离龙泉市区50多公里,海拔500多米,这里山环水抱,遍布着6.8万亩毛竹林。然而,“酒香也怕巷子深”,因为山高路远,当地的毛竹有很长一段时间都难以打开销路。同样的问题也困扰着周边多个村庄。

2021年,包括泗源村在内12个村共同出资,通过强村公司为业主,各村入股形式,盘活泗源村的闲置农房,共建竹木小微园,并和镇里引进的竹制品加工企业签订承包协议,每年可收取21万元租金。屋顶配套建设光伏发电项目,每年可收益15万元左右。所有收益由12个村按比例分红。小微园还带动了60多位村民在家门口实现就业。

去年,上垟镇强村公司实现总收益380多万元,同比增长265%,包括泗源村在内的6个村经营性收入突破50万元。泗源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易长福说,眼下,占地50多亩的综合产业园正在抓紧谋划中。“建一个农副产品交易市场,几个粗加工的毛竹加工厂,笋加工的罐头厂,增加整个村农民收益最起码每年达到上百万以上。”

强村公司整合了闲置资源、增强了乡村的“自主造血”功能。而不断涌现的现代“新农人”则为我省乡村发展注入了新动能。

在余杭径山镇泥湾头度假部落,一名身着飘逸汉服的主播正乘着一叶竹筏,边唱歌边展示美景,通过直播推广当地的径山茶。杭州茗竹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创始人金汶斌说:“径山茶我们签约了1000个网红女主播,把我们径山茶带的挺好的。”

作为“90后”新农人,金汶斌在小古城村打造了占地1200亩的现代农业园区,有茶咖、餐饮,还能露营、骑行。园区采用“农场+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把茶叶销售巧妙地接入户外场景。现在,园区每年接待游客15万人次,辐射3500多亩茶园茶叶销售,带动周边几个村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增加180万元以上。

在金汶斌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农创客”来到径山,今年上半年就新增了30人。眼下,茗竹径山茶展示中心、径山茶庄园等新项目已启动建设。金汶斌说:“吃饭、住宿、露营、儿童乐园,客人能住下来,能真正体验径山三到五日这样的一个过程,那么径山茶的销量就自动就带出去了。”

打好组合拳,用好带富招。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快于城镇居民2.3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持续缩小,城乡区域发展更加协调。

在嘉兴嘉善县大云镇缪家村居家养老中心,70岁村民杨彩珍一大早就忙开了,作为这里的工作人员,她每天的主要任务就是为村里的老年人组织策划各种活动。杨彩珍说,她退休后到养老中心发挥余热,不仅挣了外快,也丰富了自己的老年生活。

“一个月3000元工资,退休金、养老金2800元,到年底还有分红。上班的时候跟老人他们一起唱唱红歌,也做一些小活动。每天晚上跳排舞,幸福感很高。”

得益于土地综合整治等一系列改革,缪家村探索形成了薪金、租金、股金、福利金、养老金、创业金的农民增收“六金”模式。去年,村集体经济收入1775万元,实现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8万元。

如今的缪家村,已实现互联网就医、天然气到户、城乡公交直达。村里打造了“邻里服务一条街”,共富超市、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党群服务中心、文化礼堂、银行等一应俱全。乡亲们说,城里有的,这里全都有。

以促进农民增收作为中心任务,以缩小城乡差距、地区差距、收入差距作为主攻方向,浙江正系统构建促进农民持续增收长效机制,不断推动乡村振兴与共同富裕有机融合。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表示,他们将继续锚定目标,以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改革破壁垒,以更大力度培育现代“新农人”,让城乡更好地双向流动,全方位激活乡村发展的新动能,夺取“全年胜”。

作者:浙江之声记者 徐鹏飞 王晓玲 余杭台 编辑:陈周滢